利潤低
說開藥店暴利的,那是見錢眼開,不知經營之難;說單體藥店賠本賺吆喝的,是沒有看清行業趨勢,林子這么大,總有那么幾個單體藥店賺的盆滿缽滿。但平均而言,單體藥店的利潤大不如前是不爭的事實。有行業人士曾表示,目前單體藥店的利潤率低于20%。
“說實話,不少進入該行業的老板,最初都是沖著‘暴利’來的,但進入行業以后,才發現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‘暴利’。就像大多數人以為的眼鏡行業是“暴利”,沒有考慮眼鏡行業幾乎都建在市中心租金較高的區域,店租成本相當高,而且在電商時代,眼鏡行業也大不如前了。
“現在,開藥店的牌照許可已經被限制,除非有藥店退出,否則不能再新開藥店,行業面臨飽和的局面。”
數量減少
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,截至2016年11月底,不包括港澳臺在內,我國零售藥店數量共447034家,出現了負增長,全年藥店數量減少6000余家。有業內人士分析,減少的藥店中絕大多數是單體藥店。
據國家食藥監總局近幾年發布的年報顯示,自2011年起,單體藥店數量逐年下降,由2011年的近28萬家下降到2015年的24萬多,意味著在4年期間,單體藥店減少4萬家。
有數據顯示,在2014年中有5.5萬多家單體藥店選擇加盟連鎖,2.5萬家選擇注銷。與此同時,藥品零售企業的連鎖率逐年上升,由2011年的34.62%增加到2015年的45.73%。
對手強大也就算了,關鍵是政策還利空
曾有媒體人士分析指出,2017年將是連鎖藥店加力并購的一年。無論從國家政策扶持上,還是金融資本流入趨勢上,醫藥零售行業連鎖化集中度不斷提高是必然趨勢,2017年醫藥零售行業并購風潮必將加劇。
首先,政策的利空是單體藥店發展的遠憂。
2017年4月8日,北京醫藥改革率先落地,9月30日前,全國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。有單體藥店老板向媒體表示,即使醫院完全取消藥品加成、處方允許外流,單體藥店和連鎖藥店比起來,差得很遠。“很多醫院里面都有藥店,或是和醫院相關的盈利機構,這些處方藥的需求也很難流入普通藥店,像我們這樣的單體藥店就更別說了。
其次,新修訂的GSP認證、飛檢、二票制等因素增加藥店的規范成本。
以新修訂的GSP為例,對門店在信息化倉儲自動溫測、冷鏈管理、設備驗證等方面都有很多硬性要求,單體藥店達標的難度較大。對執業藥師的的硬性規定,也增加了藥店的人工成本。
第三,政策偏向于提高行業集中度
2016年底商務部發布《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(2016--2020年)》中提到,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、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。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%以上;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%以上。
第四,B證、C證的審核取消,連鎖藥店更得利
2017年4月7日,國家食藥監總局的一則通知,給藥品零售行業帶來極大的震動。該則通知中明確了互聯網藥品交易中B證、C證的審核取消:1、藥品生產企業、藥品批發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網站與其他企業進行互聯網藥品交易,但不得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。2、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可以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,但不得超出《藥品經營許可證》的經營范圍,不得在網站交易相關頁面展示、銷售處方藥以及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非處方藥品。
縱觀以上政策,明顯能感覺到藥品零售的春天再一次到來。但是,細看發現,好像單體藥店并不能乘上這股東風。更何況,早在2013年,國家食藥監總局就發布了《關于加強互聯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》,切斷了單體藥店的最想拓展的一條銷售途徑:單體藥店一律不容許在網上銷售藥品
再加上三大上市連鎖和區域主流連鎖藉資本實力快速擴張,搶占市場提高份額,單體藥店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都受到大幅度擠壓。
面對巨大市場壓力的單體藥店被唱衰:要么加盟連鎖,要么被淘汰。
出路探索
在重重困境之下,單體藥店在短期內突圍已近乎無可能,但長期來看,占據全國藥店總數一半以上的單體藥店仍舊有生命力。有業內人士指出,三四線城市的單體藥店活的很好。
雖然說單體被連鎖收購是其中一個不會賠錢還可能小賺的出路,但終歸不是一個單體藥店老板想要的結果。
近年來出現的單體藥店聯盟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形式,在不改變單體所有權的情況下,為其提供O2O的配送服務,可大大節省單體成本。而眾多觀點中,出現最多字眼是特許加盟,即對有影響力的單體藥店聯盟,推動特許加盟連鎖藥店的構建。
值得一提的是,4月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通知里提到:藥品生產企業、藥品批發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網站與其他企業進行互聯網藥品交易,也為單體藥店提供了一種便捷的進貨渠道。
當然,嫁接其他項目,增加店面的盈利點,比如說單體藥店嫁接當下最受歡迎的養生項目,愛灸堂艾灸加盟項目這樣的項目,也不失為一種結盟之外的選擇。